奥地利研究者在12月的《风湿病年鉴》上报告,自身抗体构成,特别是抗环瓜氨酸肽自身抗体(抗CCP)和类风湿因子(RF),可用于确定有不良结果高风险的类风湿性关节炎(RA)患者。
研究负责人、维也纳医科大学的Guenter Steiner博士说,这些发现证实了抗CCP对RA的高特异性,明确显示RF高于一定阈值同样可很好地预测有不良结果的RA.Steiner博士及其同事还指出,虽然RA的早期诊断可预防关节损害的进展,但是在炎症性关节疾病的早期,可靠的鉴别诊断是十分困难的。虽然RF对诊断可能有帮助,但是在疾病的早期阶段,RF经常检测不到或水平低。
为了研究自身抗体构成是否有价值,研究者对有炎症性关节疾病征象不足3个月的200例患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随访研究。1年之后,102例患者最终诊断为RA,其他人为炎症性关节病。将基线RF、抗CCP和抗RA33自身抗体水平与随访中这些因子的水平进行比较。研究组发现,只有当RF水平低于50U/mL时,抗CCP和抗RA33才有附加的诊断价值。
RF水平为50 U/mL或以上,以及抗CCP检测阳性,对RA显示类似的敏感性和高特异性,但是研究者说有“相当的重叠”。抗RA33特异性较低,并且与RF或抗CCP无关。72%的RA患者出现至少1种自身抗体,而无RA者中只有15%有自身抗体。此外,RF水平为50U/mL或以上,以及抗CCP可预测侵蚀性疾病。抗RA33与轻度疾病相关。
Steiner博士评论说,虽然抗CCP或高滴度RF都不能显示高敏感性,但是结合2/3的患者基线时至少存在2种自身抗体中的1种,所以结合的敏感性约为65%,情况并不坏。由于这些发现,研究者提出通过RF检测初步评估炎症性疾病。对RF 水平低于50U/mL的患者,应检测其抗CCP水平。最后应检测抗RA33。